English

冷暖与共的贴心人

——记河南省项城市水寨镇党委书记李怀义
2000-06-18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陈清毅 通讯员 宋治军 我有话说

今年42岁的李怀义,已在河南省项城市乡镇工作的岗位上干了18个年头。近10年间,他及他所负责的乡镇获得省、地、市各项荣誉称号达30多次。老百姓提起他,总是竖起大拇指,称他是“埋头实干的拓荒牛,冷暖与共的贴心人”。为官一任,富一方百姓,这是李怀义最大的追求。

1990年初,刚过而立之年的李怀义,被任命为高寺乡党委书记。当时的高寺乡,农业基础较差,道路不通,河沟不畅、桥涵断裂,树木稀少,农民基本上是“望天收”。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0多元。

针对农业基础落后的状况,李怀义提出了“兴利除涝两手抓,水田林路齐开发,桥井机电双配套,耕地成方林网化”的设想。经过3年的苦斗和奋战,全乡基本达到了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路通沟通井配套,旱浇涝排有保障”的目标。全乡形成了“村村树环绕,路路为林带,坑塘河滩果树林”的新面貌。从1992年开始,高寺乡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“红旗渠杯”先进单位。1995年全乡小麦亩产达727斤,位居全市第一,玉米亩产800斤,首次实现了全年粮食亩产1500斤,高寺乡迈进了“全省农业百强乡”的行列。

接下来的3年,李怀义开始了创业的第二个阶段。为了发展乡镇企业,他亲自给家住高寺乡的在外工作人员写信,请他们为家乡发展提建议、想办法,深入各村发现领办、创办企业的能人。他还亲自跑上海、北京等大城市,为乡镇企业寻求项目、联系销路。在李怀义的努力下,高寺乡的乡镇企业很快形成了酿酒、造纸、麻油加工、超微粉生产和化工粘合剂等五大骨干系列。到1995年底,全乡综合经济实力由1989年全区第153位上升到第44位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多元猛增到1298元。全乡村村通电、通程控电话,有线电视覆盖距离达15公里。80多公里的砂浆硬化路面四通八达,彻底改变了高寺乡过去交通落后的状况。

1996年元月,李怀义被派到水寨镇任党委书记。作为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的水寨镇,当时正受着“五大难”的困扰。财政难:当时镇里拖欠外债近百万元;行路难:贯通全镇的北大街坑洼不平,位于镇区中心的海河街实际上是一条臭水沟,全镇居民出入较之偏僻农村还要困难;入学难:全镇只有6所中小学,条件差,班级少;吃水难:由于自来水没有开通,不少群众只好到乡下拉水吃;入厕难:全镇没有一所水冲式厕所。

李怀义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乡镇企业,实施“实体工程”、“富民工程”。要求每个镇、村、居委会书记都要带头领办企业,镇属的每个事业单位站所都要创办实体。到1999年底,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.18亿元,居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,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区第5名。

在解决财政困难的同时,李怀义不忘解决其他“四大难”。几年来,该镇先后投资500多万元,修复了北大街、海河路,整修硬化了全镇297条小街小巷;铺修了自来水管道,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80%以上;投资700多万元,新建一所中学,扩建三所村办小学,新盖了4所小学教学楼;投资150多万元新建了27个水冲式公用厕所,家庭水冲厕所达90%以上。

李怀义在工作上的“严”是出了名的。他要求别人做到的,自己先做到。1994年春,他在高寺乡的时候,当时正值抗旱浇麦的紧张时节,他要求乡里干部一律不能请假。这中间,他的儿子摔断了胳膊,他硬是咬着牙,一直到抗旱结束才回家。

至今,李怀义在花钱上从来都是公私分明,公家的便宜,一分钱都不占。1994年,在高寺乡工作的时候,有一次他正在粘贴要报销的票据,正巧去乡里看望他的妻子提包里有张三块钱的车票,妻子拿出来说:“你把这张也顺便报了吧!”他十分生气地说:“你坐车是咱家的私事,怎能随便报销呢。”1987年他的弟弟结婚,想借乡里的车用一下,被他一口回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